English / 中文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4-03-26
来源: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2024-03-20
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3月19日,由北京教育学院、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承办的北京教育学院第四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主讲坛在区教育研修学院开幕。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肖韵竹、副院长汤丰林,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院长邸磊,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徐勇,门头沟区政府副区长陈军胜,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侯永忠,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白丰莲、李东梅,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党总支书记高玉明,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挂职)出席开幕式。
门头沟区教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小、幼研修员,基层学校教学干部及教师代表120余人现场参加主讲坛,截至发稿前,已有28万余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参加线上讲坛。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林秀艳主持开幕式
陈军胜致开幕辞。他代表门头沟区委区政府向本次讲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感谢北京教育学院对门头沟教育的信任和支持。他指出,门头沟立足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扛牢“首都发展重要门户”使命职责,教育系统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希望全国各地教育同仁,借助“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平台,围绕“赓续优良传统、厚植家国情怀、贯穿高低学段、细研育人模式”,深入探讨、相互借鉴、共同成长,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提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徐勇向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专家学者、撒播传统文化种子的同道表示致敬。他指出,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作,一要有严谨、深入的学术研究,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合乎教育逻辑和原则。二要有独具特色的教学实践,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地并富有成效。三需要高校研究人员和一线广大教师精诚合作,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研究和教学水平。希望以“子曰”教育讲坛为阵地,集大家智慧,探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成果落地,使一线老师成功的教学方式得以推广。
肖韵竹欢迎各位教育同仁参加第四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她指出,子曰讲坛的宗旨是积极学习与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希望借助讲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研究和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良性运转,进而推动首都传统文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工作,向全国同行展示首都教育的风采。
第四届“子曰”讲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为主题,注重学科渗透与融合、经典的传承与创新,课程跨越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社区教育,汇聚北京多个市区优秀教师与专家进行点评。讲坛采取“主讲坛+子讲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期三天,讲坛全程进行线上直播。
子曰讲坛坚持赓续优良传统,根植中华文化,旨在通过平台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应有样态和实施路径,让老师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子曰”讲坛精彩现场——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细研“以文化人”模式 丨第四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中学讲坛
3月19日,由北京教育学院、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主办,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承办的第四届“子曰”传统文化教育讲坛中学讲坛在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综合楼四层报告厅顺利举办。讲坛采用线上直播和线下参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线上现场课展示和专家点评两个环节。
线上现场课展示
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研修中心遵循“迈进文献学思维”的理念,深入思考如何在真实情境中活学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内外兼修,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前期层层筛选,指导打磨,在本次讲坛中推出三节精品课。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校区教师杨霞执教了《<论语>中的“为学”之道》。这节课从“学而”章出发,拓展到整部《论语》的“为学”之道,再从书本转到现实,获得现实启示,整个过程贯穿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表达。整节课在结构上环环相扣,体量上呈倒三角,旨在让学生以熟悉的“学而”章为突破口,克服《论语》整本书阅读的茫然感和畏难心理,同时引用大量文献,让学生形成阅读文献、深度思考的习惯。
北京八中永定实验学校教师李云执教了《登高望远抒怀抱——以<望岳>为例赏析登临诗》。本节课师生通过“品读景别,剖析观景之道”“悟读情怀,探究抒怀之由”“比读《登飞来峰》迁移鉴赏之法”,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理解《望岳》《登飞来峰》共同的精神根脉——家国情怀,在语言实践中彰显文化自信,以文化人。同时本节课基于单元主题教学进行设计,注重文本细读和文献引用,深入浅出地品读诗歌,总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阅读登临诗的方法。
门头沟区军庄中学教师马云茜执教了《安塞腰鼓》。通过感受结构之美、品析语言之美、领悟文化之美、体会民俗之美,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特点,理解它蕴含的丰厚文化精神内涵,实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生活的对话,切实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此外,在课堂展示环节,还有来自海淀、朝阳、昌平的8位教师进行展示。课程涉及整本书阅读、古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领域,教师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一主题,细读文本,运用文献,细研“以文化人”新模式。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环节,由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方麟主持,特邀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主任朱俊阳、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张学君、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姚咏梅、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李玉兰、杜甫权、延庆区教育科学研修中心杨采云进行点评。专家们围绕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这一话题进行探讨,并指出八节课的亮点和改进之处。
专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文本、巧借文献、聚焦关键问题、活用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与赓续传承,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是主阵地,课堂是主渠道。今后,中学研修中心将以“子曰”讲坛为契机,携手各学校,持续赓续优良传统,细研育人模式,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大势,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课堂,培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