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成长需关注(现代教育报)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时间:2022-11-23

  2022年11月22日 现代教育报 头版 A2版

  近日,北京教育学院发布了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与专业发展需求的调研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师专职率超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依然存在理工类背景教师占比低、学科知识结构有待优化、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我国从2001年开始将原来的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基础课程。小学科学课实施20余年来,一直存在专职教师比例低、专业背景教师比例低、课程资源不充分等问题。

  科学课可以说是“未来科学家”的启蒙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把“未来科学家”领进科学世界大门的教师,其如何培养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摸底小学科学教师职业现状

  近期,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对北京市2200余名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查中的一些数据引人关注。调查发现,北京市小学科学教师学历达标,但高学历教师占比不高,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6.9%,硕、博学历教师占12.8%,40.8%教师通过职后进修获得本科学历。在学科背景上,理工和科学教育专业背景的科学教师占比低,理、工科专业教师占24.4%,科学教育专业教师占14.6%,其他教育专业教师占49%。

  调查还有一个发现,三成科学教师属于“新”小学科学教师。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中,小学科学教师占13.8%;教龄在20年以上的教师中,小学科学教师占16.3%。也就是说,其他学科教师转岗小学科学现象普遍,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科学的专业性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北京市东城区文汇小学科学教师张莉自从2013年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目前已经有9年了。研究生阶段主修的是教育技术学。

  张莉坦言,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科学课曾经不被人们重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科学课的重要性。张莉介绍,科学课可以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社会人文科学等多个分支,“即使是课上最简单不过的小实验,也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

  文汇中学科技教育主管主任续森以前是专职科学教师,她多次带领学生获得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等奖项,文汇中学也是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和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做了十几年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深感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但是在学科上科学‘课’不属于重点学科范畴,中小学到底如何把科技教育做实做细做牢做强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续森说。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玉芝教授建议,应当重视小学科学专业建设,提升小学科学的专业地位;加强职前与职后小学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建设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小学科学教师亟需哪些提升

  因为科学课内容的丰富性、课程的灵活性,使得科学教师想要上好科学课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张莉介绍:“比如,需要大量的实验材料、实践场地做为学生探究过程的物质保障;需要一支科学教师团队有能力开展‘大概念’教学研究,融合多学科知识和资源,为学生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PBL),并能够出色的完成教学实施的人力保障。”

  这些因素也是制约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周玉芝介绍,本次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小学科学教师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水平不够理想;科学探究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专职教师成绩优于兼职教师;理工专业背景教师成绩优于教育类及其他专业背景教师。这些恰好也印证了教育部要加大理工背景小学教师培养的意义。

  续森的本科专业也不是理科专业,但十多年的科学教师经验让她总结出了科学教师的成长心得。在她看来,科学教师应该具备“三力一精神”:学习力、创新力、人格魅力。“科技发展快,技术媒介手段不断更新,对科技教师带来更大挑战,不断获取新知、扩充新知,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此外,科学教师还需要有奉献精神,我做科技活动十几年,我和我的伙伴们几乎每个周末、寒暑假都在带队训练比赛,我们的小家要理解并支持。”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呢?周玉芝表示,制约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突出方面还表现在欠缺课程与教学开发能力、欠缺专家指导、欠缺优质课例资源、欠缺教学研究团队。

  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颁发,对科学教师的教学挑战也更大了。

  “我感觉我们迫切的需要专家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比如,如何在全新的课程内容结构下进行备课教学?再比如,我们应当如何获取和利用丰富的新资源、新技术,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更准确的实验证据?非常希望能够在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上获得这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物质保障。”张莉表示。

  新课标实行以来跨学科培训需求大

  跨学科知识、学科实验技能与方法、科技发展前沿、基于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学科思想方法,这是调研中科学老师们普遍存在的专业发展需求。

  此前,北京师范大学郑永和教授曾对全国科学教师现状做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的一般教学法最好,实践性智慧最弱,具体来看实践型智慧下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科教学法下的跨学科与问题解决式教学以及探究教学等能力薄弱。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于戈是一名数学教师,对STEAM教学颇有研究,曾在海淀实验中学做STEAM项目负责人。

  在他看来,科学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义教课程还包括学科课程,两大类的实现路径不同,因此要跨学科,一种是通过综合课程内部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学科课程综合化实现。“不同阶段的科学课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从幼儿园就可以开始,只是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理解,有时是停留在具体案例或内容上的,这虽然是有抓手便于实施开展,但却少了整体课程的理解。也就是需要从教学观向课程观发展。如果科学老师能够理解学科核心概念上升为跨学科概念的过程,应该能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而且,义教起始阶段是弱化学科边界的,这就需要科学教师还原真问题。”于戈说。

  在我国,将大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充分发挥大概念对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素养化的功能价值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变化。

  北京教育学院科学教育团队构建了一系列围绕大概念组织教学的理论框架、实践策略和教师培训课程,通过科学教材编写、教学实验、教师培训、课题研究“四位一体”来促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胡玉华教授指出,大概念不同于普通的科学概念,它是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体系的负载体,能揭示学科知识内容之间的普遍联系并能反映学科本质。这对科学教师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基础。

  李春艳教授提出学科大概念教学的三个关键:形成有上下位关系的层级知识结构是大概念教学的前提,将上位的大概念渗透在教学中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关键,实现下位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大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

  从源头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培养水平

  “在一些小学的师资管理中,以前往往不重视科学教师的专业性。当哪个老师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表现一般时,教学主管常常就会安排这样的老师去教科学。”海淀区的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科学课对孩子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但学校同时也面临着招聘不到优秀科学教师的实际困难,从现有教师队伍中挖掘转岗,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永和指出,我国科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尚处于“弱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专业性和独特性没有得到深刻认识。应试教育导向的教学问题仍然突出;校内外科学教育融合不足,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供给难以保障;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通道存在阻点等因素,制约了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建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素一直聚焦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国际科学教育的实践趋势。王素表示,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存时期的科学教育更加注重STEM教育,各国都将其进一步上升至国家战略。同时,各国都在努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科学教育的生态系统。此外,在智能化时代,科学教育也更加强调技术赋能。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上,教育部师范司司长任友群专门提到了对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对于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来说,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最优秀的工匠、工程师,最优秀的博导、教授和院士,都是从中小学课堂里走出来的。所以,中小学的科技教育非常关键,教育部也(在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为此,今年5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从源头上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素质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供给,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2022年上半年,教育部要求各省省属师范院校的小教专业,适当提升理工科师范生的招生比例,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中小学把科学课开设得更好。同时,也是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融通和课程思政等的需要。”任友群说,教育部也在一些师范院校做了试点。比如,在本硕阶段都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尝试在其所学的学科结构上进行调整,在学生主修某个专业的同时,让其辅修一门与主修专业相关性较高的课程,或是辅修一门与主修专业相关性不高但学生特别喜爱的课程。让学生毕业以后在学校里除了教好学科课程,也能够开设跨学科或综合类的课程,这些课程完全是符合他的特长和爱好。

  □文/本报记者 赵翩翩 常悦 赵艳国

      附件:

现代教育报20221122-1.pdf
cde047e7ec2a4df0c09d79fbb2f67bfd.pdf (1.87 MB)
现代教育报20221122-1.pdf
cde047e7ec2a4df0c09d79fbb2f67bfd.pdf (1.87 MB)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