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媒体聚焦 首页 > 内网新闻 > 媒体聚焦

伙伴式研修,打破区域教研空洞困境(中国教育报)

来源:组宣部 发布 时间:2016-05-10

  2016年5月10日 第10版

  汤丰林

   近年来,从一线参训教师到培训专家,从学校校长到行政领导,从社会团体到人大、政协,似乎凡与教师培训沾边的人,都会对培训说点什么,而在所有焦点性的话语中,最多见的便是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时常会看到,评价一个培训“好”,便会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评价“不好”,则会说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似乎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了教师培训的一个“魔咒”。于是,破解这个魔咒,也就成了培训界共同的追求。

   本人作为多年从事教师培训工作的人员,想结合我们组织实施“伙伴式研修”“培训者访学”等项目的实践经验,在反思中寻找一下那个“芝麻开门”似的“咒语”。我以为一个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至少应该是能够使教师产生深度体验的培训,而这样的培训需要具备如下几个特征。

   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与行动

   正像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麦尔克姆·诺尔斯所说的那样,成人有独立的自我概念并能指导自己的学习,其学习动机更主要地是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同样具有这样一些特征,我们的培训需要能够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其在自己的内部动机推动下,去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

   我们在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开展的伙伴式研修,其主旨就是让学员与指导教师结成密切的伙伴式关系,通过双方相互了解、深度交流与协商,由学员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或成长发展需求形成年度或一定时期的学习研修计划,最终在行动研修中实现预期目标。

   如北京府学胡同小学指导教师吴建成和房山良乡三小学员赵乾坤进行了这样的协商式研修计划制定。首先进行两所学校的教学特点、双方的个性特征及专业优势的分析,然后由学员列出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清单,指导教师列出能够提供的学习资源清单和自己的成果,最后他们通过两份清单的比对,将研修重点聚集到了课堂教学规律的探索,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个性化的研修计划。其实,这样一种在协商中由学员自主制订研修计划的过程,就是激发其学习内存动机的重要举措,而这样的协商并由学员自主决定的做法是贯穿研修始终的。

   引导教师直接参与培训全程

   伙伴式研修中的培训,已经完全走出了传统的“授课—听课—反思”的模式,其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个转变的核心是指导教师和学员之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而是伙伴式的协商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教与学的界限不再是那么严格,师生双方都在行动研修中共同成长着。这样的转变,在我们的14个实践培训基地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

   北大附中是实践培训基地之一。4月27日,指导教师胡湘华老师与来自首师大大兴附中的学员谢太娇和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的学员吕淑红一起组织了一次试卷讲评课。讲评课的授课老师是吕淑红,讲评内容是“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一英语(A)卷”中的写作部分。吕老师从审题、列提纲、优秀范文赏析等几个方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了写好一篇申请信的注意事项及策略方法。结束后,三位老师先与学生进行了交流,然后胡老师和两位学员又详细分析讨论了每一个环节,并形成了写作教学的指导性建议。在这样的培训课堂中,我们会看到,不仅教与学的界限模糊了,指导教师和学员的界限也模糊了,师生变成了伙伴式,培训课堂变成了协商式。

   促进教师的深度体验

   体验学习的代表人物库伯将体验学习过程设计为一个四阶段的循环过程,与此相适应的四个学习环节是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行动应用。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员在培训中的深度体验,伙伴式研修的设计者、北京教育学院院长何劲松提出了“学”“做”“用”“评”的四环节研修策略。学,就是让学员带着问题去观察、阅读、讨论、研究,先在学理上搞清楚问题,使“学”的内容与学员的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达到透彻理解的状态。做,既是做中学,又是学中做,就是要让学员深度投入到培训之中,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学习提升,在互动式的培训课堂中积极参与、反思观察,让学习与行动始终融为一体,达到学会也要能做到的目的。用,就是要把培训中所学会的充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培训直接产生实效,让学员产生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学生直接从教师的培训中受益。评,就是要从学员的获得感来评价培训,从学员的课堂变化评价培训,从学生的成长来评价培训成果的转化;评的另一层内涵是,学员在研修过程中,不仅要变革课堂,还要开发或生成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评价工具,以提高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这样一种促进参训教师深度体验的培训,将认知体验式学习、情感体验式学习和行为体验式学习融合起来,其中蕴含着培训者的理性设计和对教师学习规律的把握,更好地延伸了体验式培训的内涵,也是促进教师培训转型的有益探索。

   正如在史家胡同小学访学的英语学科的学员们所感悟的那样:“我们在该校英语组老师备战‘东兴杯’小学英语评优的活动中,全程参加了两位老师的试讲和研讨活动,大到活动设计的优化,小到一个语言点的解决、课堂用语的精确,大家都会细细推敲、揣摩,力争做到精益求精的完美。大家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中互相扶持、碰撞智慧,我们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