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区校实践 首页 > 区校实践

专家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来源: 时间:2018-09-10

 

“免费”升级“公费” 不止一字之差

——专家解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发布时间:2018-08-22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引用网址:http://www.jyb.cn/zgjyb/201808/t20180822_1197641.html

10年变6 吸引力更大

郑国民

一名学生最近告诉我,当看到新出台的“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中,履约年限改为6年,很多同学都在奔走相告。

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同时,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近年来教育系统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师范生“免费”到“公费”,是中央政府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教育制度层面如何破解教育领域世界性难题的积极探索。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效应,特别是来自中西部、农村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如20162018年北师大师范生农村学生比例每年都在52%以上。同时,大多数师范生表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质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办法》直面现实问题,对各级行政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更加明确、具体,从而使政策的各个环节能够落实落地。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些问题逐渐出现。例如,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10年的履约期限影响了一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调整到6年,具有更大选择空间和机会,相信将会发挥较大的吸引效应。按照现在的政策路径,大多数学生会选择毕业一年后回校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两年后完成论文并获得学位。正如有的学生所说,6年的时间同时获得硕士学位并积累了较好的工作经历,具有更大竞争优势。

除了履约年限之外,师范生最为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能否保证入编入岗。最近几年,一些地方特别是少数西部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证师范生入编入岗,严重挫伤了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愿意从教并满怀激情希望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学生,回到地方后没有编制,只能以临时教师的身份工作。真诚希望也相信这次的《办法》,能够在地方不打折扣地落实落地。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

更好发挥部属师范大学的旗舰作用

饶从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师教育体系重构,给我国的教师教育带来了开放的体系,但也衍生了一些非预期的结果:一方面,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并未参与教师教育;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又在传统高水平师范院校的综合化过程中逐渐弱化甚至边缘化。在此背景下,要振兴发展中国教师教育,优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稳定一批传统的高水平师范类院校,尤其是部属师范大学,使其重视教师教育、投入教师教育。

应该说,国家2007年决定首先在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就具有寄期望于部属师范大学发挥教师教育旗舰作用的政策意图。但是,在高度重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分配的大环境下,“免费教育”政策似乎不仅不能给师范院校在学科评估和资源竞争中带来多大增益,而且还因为影响了本校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到学科建设,而备受争议。

此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弹性不足,尤其是较长的服务年限和保障性定向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导致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愿逐步低下。“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颁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进部属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旗舰作用的更好发挥。这些规定得到落实的话,考生报考公费师范生和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幅提高,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的积极性和培养质量也有望得到切实的提升。师范生公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内部的地位巩固和提升,必将有助于部属师范大学改革发展教师教育的主动性发挥,也势必会对中国教师教育振兴发展产生旗舰效应。

需要指出的是,部属师范大学能否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中充分发挥旗舰作用,不仅取决于《办法》的施行,更有赖于包括《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内的相关政策措施的配套落实。教师和教师教育的地位提升是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根本保障。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公费师范生的制度保障和现实意义

陈时见

“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既是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肯定,又是与时俱进、适时适度调整的科学决策。

首先,《办法》有利于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选择教育事业和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根据政策文件,部属师范大学招收公费师范生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所录取的公费师范生可按照所在学校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2年内可在招生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公费师范生在入学1年内可调整到符合录取条件的非师范专业。这对于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确保公费师范生的生源质量和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次,《办法》有利于调动高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和全面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政策明确要求,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成效作为评价部属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部属师范大学要根据基础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公费师范生的师德教育,要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探索优秀教师培养新模式,要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科学构建地方政府、中小学校与高校共同培养公费师范生的机制。

此外,《办法》有利于激励公费师范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造就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政策明确提出,国家对公费师范生负责承担其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优秀公费师范生还可享受其他非义务性奖学金。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对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公费师范生给予鼓励和支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落实公费师范毕业生的任教学校和岗位。公费师范生按协议履约任教满一学期后,可免试攻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政策还对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后的在职培训、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作者系西南大学副校长、教授)

提升素质优化结构的关键之举

关延平

“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发布,从选拔录取、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补充完善,一方面完善了师范生培养制度,从学生的选拔、培养到就业各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退出、激励措施,应该说在制度机制上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从“免费”升级到“公费”,国家加大了投入保障,通过实施“两免一补”公费培养、毕业后安排就业并保障入编入岗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把更多乐教、适教、善教的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吸引更多优秀学子从事教师职业,山东省从2016年起也启动了公费师范生计划,每年招生3000人,今年起招生人数增至6000人,较往年翻了一番,同时还增加了幼儿园教师公费培养计划,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的全覆盖,为补充中小学、幼儿教师提供了充足、优质的师资来源。

下一步,还将在培养机制和相关配套制度上不断完善,扎实提升全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来讲:一是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二是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加强对公费师范生专业理论基础、教育教学技能,特别是师德师风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自觉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回乡任教,并在各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确保留得住、用得好;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办文件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加紧完善山东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出台相关配套制度和激励措施,为更多优秀学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创造机会、提供保障;四是出台山东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着眼提升素质、优化结构,进行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山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一份优异的“教育答卷”。

(作者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公”心为上 利国之举 兴国之策

邱成国

这几天,让整个教育界为之振奋的莫过于“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的出台,这是自2007年以来师范生培养的又一个新起点,是教育界的好事和大事。我希望也相信《办法》的实施,应该也能够在引导优秀学子报考师范、培养更多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民教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办法》出台,我认为价值概要有三:在全社会突出尊师重教的风尚,体现国家发展教育的决心;为广大寒门学子打通报国之门和成才之路;在师范生成长过程中注重培育感恩之心,体现把立德树人放在培养人才的核心位置。

免费师范生招收10年来,培养的合格人民教师绝大多数来到中西部学校任教,地处西陲的华山中学就是其中的受益者。2011年以来,华山中学四处求贤,招来20余名免费师范生。这些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许多人业已成为华山中学的业务骨干和教学新星,他们热爱教育、功底扎实,综合素质高,能很快适应教育教学;更可贵的是他们静下心来教书、扎根基层献身教育,推动华山中学的发展。

对公费师范生培养这一利国惠民政策,我们完全赞同,希望继续坚持下去不断优化,加大培养力度和招生人数,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去中西部执教,普及更多的基层学校和薄弱学校。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关键节点,国家及时出台《办法》,不断完善师范生的培养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条件保障,把改进和完善部属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作为当务之急,也是师范生培养制度焕发生命力的长久之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对公费师范生培养建立的长效机制,让教师这个职业人人羡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终身任教。

(作者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校长)

师范培养的升级与书院制育人的探索

吴薇 杨艳红

日前,实施了11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迎来了“升级版”。新规中,从“免费”到“公费”,一字之差,却寓意着师范生培养内涵的深刻变化。加强教师职前阶段即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既是高等教育贯彻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也是新时代全面升级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华东师范大学为创新师范生培养模式所推出的全国首家以免费师范生为主体的书院——孟宪承书院颇具特色,其推出的一系列师范生养成举措,深刻呼应了新时代新师范全面升级培养的重要寓意。

2007年伴随“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推出而诞生,到2012年启动实体化建设至今,孟宪承书院通过多样的通识教育推进全人培养、多元的导师制度深化全员育人、多彩的社区生活丰富学习体验和多维的学业指导协同专业教育。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特色:

一是博雅教育:秉持全人培养理念,紧扣育人目标与成效。围绕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打造《传统文化在书院》《生命影响生命》等博雅类课程,推出经典导读百余期。二是养成教育:协同专业课程教育,贯穿培养的全过程。依托学生社区的共享空间、学习发展中心的优势资源、电子档案等新媒体平台,开发大学入门、新生适应、学业拓展、志趣课堂等体验式项目。三是师生共进:落实多元导师制度,深化全员育人。建设常态化的人生导师制度、落实辅导员住楼和一岗双职的管理模式,大力提倡朋辈互助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尝试社会导师满足多元需求。

截至目前,孟宪承书院培养的三届师范生相继毕业,广受就业单位好评。新时代、新方位、新征程,乘着师范生升级为“公费教育”的时代新风,孟宪承书院将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真正把“乐教”“适教”又“善教”的人才培养成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作者吴薇系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教授,杨艳红系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5个维度”把握“公费教育”新要求

夏立新

理解新时代“师范生公费教育”的新内涵要求,可以从以下“5个维度”进行具体认识和把握。

从政治的高度上充分认识《办法》的新时代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做好师范生公费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交给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

从体系的全度上致力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制度设计。进入新时代,在系统总结2007年以来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形成了《办法》文本,包括总则、选拔录取、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附则等6章,分为27个条款,对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做了系统全面的规定。

从保障的厚度上坚决夯实条件根基。《办法》内容既有激励措施,又有专业发展、生活条件的保障和津补贴,还有编制、待遇、督导、表彰等方面政策措施以及加强公费师范生培养机制、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条件保障。

从过程的细度上精确优化培养环节。总则,对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实施宗旨、公费形式与内容提出总体性要求;选拔录取,对公费师范生招生、选拔、录取、在校期间进入和退出以及转专业提出规范性要求;履约任教,对公费师范生协议管理、服务期限、人事招聘、履约管理、诚信档案、攻读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明确权责要求,细化规范管理……《办法》处处体现了“细度”要求,便于政府、高校、中小学等师范教育协同体共同精准发力。

从结果的效度上全面提升质量准线。在具体的内容设计中,注重制度设计的当前性和长期性相结合,既注重改进和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当务之急,更注重焕发政策生命力的长久之需。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为教师队伍建设引来源头活水

智学

此次出台的《办法》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变“免费”为“公费”,原“师范生免费教育”变为“师范生公费教育”,原“免费师范生”变为“公费师范生”;二是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两大变化为教师队伍建设开启了源头活水的“闸门”。

首先,体现了国家对教师培养这一公共产品的主导方向和国家意志。由“免费”到“公费”,虽一字之差,但突出了这一措施的公共服务职能,再次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教育事业与公共福祉紧密相连,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由公众共同占有和使用,具有为整个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教师职业具有显著的公共性。而师范生的“公费”,能够更精准体现教师职业的公共性,呈现出国家对于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职业的管理和意志。

其次,折射出国家对师范生培养的人文关怀。公费师范生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吸引优者从教、为国家造就优秀教师的一种国家行为、政府举措。“公费师范生”这一称谓更加科学规范,不仅破解了免费师范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的错误认识,也赋予了学生服务于公共事业的身份和使命,使公费师范生具有了更高的职业尊严,从而成为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所有优秀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再其次,遵循了教师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律。履约任教服务期由10年调整为6年。6年的职业生涯符合教师职业成长发展的经验期,也是师范生走向成熟教师岗位的过渡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6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对其职业认同、职业技能、职业理想的一个有力证明,这样赋予师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更灵活的职业选择权。由10年调整为6年,遵循了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更为人性化,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最后,《办法》在公费师范生选拔录取、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等方面的新规定,更为详细、可操作性更强,更贴近时代发展趋势,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步实现了同频共振。

(作者系河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制度保障

李源田

“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正式改版升级为“公费教育”。《办法》明确提出要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师范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通过培养教育人才服务全体国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人类文明来体现其显著的公共属性。

2007年,国家开始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依托6所部属师范大学组织实施。截至2017年,已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10.1万人,在校就读3.1万人,毕业履约7万人,其中90%到中西部省份中小学任教。过去10年,部属师范大学在重庆招收免费师范生7385人,已毕业5408人,跨省进入重庆就业396人,成为重庆普通高中学校最重要的教师来源,连续多年占到全市新进高中教师的50%以上。这些免费师范生综合素质优秀,专业基础扎实,教学理念先进,深受区县和学校欢迎。

重庆市积极探索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2013年启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采取“3+1”培养模式(高校学习3+教师进修学院和优质小学实践1年),突出师范教育的实践导向,培养的师范生毕业后即能胜任教师教学工作。已有两届1730名全科教师毕业,分赴18个区县农村乡镇小学任教。优秀全科教师樵冠宇带活一个校点的典型事迹《中国教育报》今年6月进行过专题报道。2014年实施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定向培养对象在中等学前教育“3+2”专业学生中招收,在高校学习两年,按标准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018年开始实施初中起点5年专科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通过考核招聘到定向区县政府举办的幼儿园任教服务。

几年来,重庆正在形成中学、小学、幼儿园师范生免费教育全覆盖的新格局。到2020年,重庆1360所乡村学校中,95%以上的学校都会有全科教师。这将大大优化农村教师结构,缓解农村教师短缺,促进义务教育向着优质均衡方向发展。

(作者系重庆市教委副巡视员)

研修助力 精准成长

李维兵

国家振兴,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我们欣喜地看到,“师范生公费教育办法”从选拔录取、履约任教、激励措施、条件保障等方面,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予以改进和完善。《办法》的出台,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从教,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成立于1902年,全校教师中有20余名是近年来经过双向选择到我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约占教师队伍的五分之一。主要来自临近四川的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自进入学校后,在学校的帮助下,经过自身的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为了更好地帮助这批公费师范生尽快地成长,从一入职,学校就给他们安排了教学与班主任双导师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生态环境,让他们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中实现专业发展。研修主要包括个体自主研修、教师团队研修、学校集中研修。学校集中研修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育经验的交流和学习,校外专家的讲座和引领活动,学校特色教育的强化培训。比如学校开展的假期全校教师集中培训,日常教学期间的教学专题赛课,教育主题论坛等。学校集中研修是教师个体自主研修和团队研修的风向标,为教师个体研修和团队研修导航。

通过研修助力,让公费师范教师更好地精准成长。几年来,很多人成长为业务骨干,近10名教师已经获得了原部属就读大学的研究生学历,在全校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系四川省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80822日第2 版名:新闻·专题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