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发展动态 首页 > 发展动态

儿童文学教学的三重基石:教师·儿童·课程 ——汉字教学研究中心第二届年度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25-06-14

  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积极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转化,6月12至13日,北京教育学院汉字教学研究中心“第二届年度论坛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研讨会”顺利举办。活动由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赵雪伶老师主持。

  主论坛开幕式上,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陈莉副教授作了“儿童文学教学的若干问题”的主题发言,强调了提升教师儿童文学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围绕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下的儿童文学教学展开多维度探讨,剖析教学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梳理了儿童文学教学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实践展示环节呈现了三节特色鲜明的教学课例:中关村二小韩进鹤老师以长篇儿童小说《瓦屋山桑》为内容,展示了整本书阅读的任务设计与实施;该校宋连海老师与海淀区实验小学于明老师,分别通过图画书《风喜欢和我玩》和童话《宝葫芦的秘密》,演绎了不同文体的教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国民教授、张国龙教授、陈晖教授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立军主任组成的专家团队,从文学、课程、教学等视角,对研讨活动做了专业点评。

  分论坛活动在北京市八个区同步开展,各个分论坛围绕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课例展示、作家访谈、沙龙研讨等形式,探索义教课标指导下的多样化的教学实施路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样本和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质量,推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教学实践转化与创新发展。基于近二十年的前瞻性探索,本次活动共推出了十余节图画书精品课例,进一步丰富了儿童文学教学资源。论坛特邀阿甲、王林、保冬妮、金莉莉、毕海、孙海燕、左昡、郝婧坤等知名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学者和作家参与,共同为儿童文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闭幕式上,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吕俐敏教授对此次论坛的研讨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有效的儿童阅读教育,要建立在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原则之上。教师素养是前提:没有热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教师,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无从谈起。课程定位清晰是保障:只有明确区分不同课程的目标和侧重点,特别是保障“文学阅读课”的独立性和核心目标(兴趣、习惯、审美、思维),才能避免阅读教学的异化。儿童主体性是核心:前两者最终都要服务于儿童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生命的成长,一切教学活动设计都必须围绕如何更好地激发、支持和尊重儿童作为阅读者的主体地位展开。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营造出真正滋养儿童心灵、培养终身阅读者的阅读教育生态。它要求教师既是热情的读者,又是清醒的课程设计者,更是儿童阅读旅程中智慧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京津冀、东北地区等多所高校的师生代表,以及全国十余个省市的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论坛同步开通了数字资源平台,共享所有课例视频及专家报告资料。

  论坛通过理论建构、课例示范和区域联动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基于任务群的儿童文学教学能力,更将学院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实践应用。在各个论坛执教的教师,大多数都是来自北京教育学院历届培训的学员老师们,充分展现了北京教育学院在教师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活动同时还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范式,更为推动儿童文学的教学实践做出积极的、具有操作性的、可落地的教学探索。

  本次论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主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合办。主论坛由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二小承办。

返回顶部

院本部:西城区德胜门外黄寺大街什坊街2号 | 电话:82089116

京ICP备10039640号-5 |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64号

©2024北京教育学院 版权所有 |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